中共咸阳市武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廉政文化 / 文学作品 / 正文
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廉政家风
来源: 作者:监察局-管理员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0-05-06 16:10:50
    

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族与家庭共同遵循的规范,是家风内涵的重要体现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是每个成员的精神港湾。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,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。社会这个共同体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。家训是对家庭每个成员立身处世、持家治业的切切教诲。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修身、齐家治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,它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。可以说,家训正则社风正,家训清则社风清。涵养良好家训、培育家庭美德,无论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以及对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,均具有重要意义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家训”。

在古今众多著名家训中,廉政文化则是家训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,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。

淡泊名利,清风拂袖身自正。曲直分明,正气在胸威自成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工作和生活中,严于律己,率先垂范,为了制约身边的亲人和工作人员不搞特殊化,亲自执笔写下十条家规:

1、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,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;

2、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;

3、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。有工作的自己出钱,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;

4、看戏,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,不得用招待券。

5、不许请客送礼;

6、不许动用公家汽车;

7、凡个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,不要别人去办;

8、生活要艰苦朴素;

9、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,不要炫耀自己;

10、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;

这十条家规,值得我们现在的每位党员、领导干部学习和内省。周总理毕生严于律己,清正廉洁,鞠躬尽瘁,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,对身边的亲人和工作人员也同样严格要求,铁面无私。“于禁忌之处见风骨,于高天之外见春秋。”正是他“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”理念的深刻写照,构成了总理特有的人格魅力,赢得了人民的一致拥戴。

鉴古观今明镜悬,为官勤政俭清廉。清代康熙帝御赐科甲名族刘氏家族“清爱堂”,褒扬刘氏家族为官“清廉爱民“。刘家牢记“清廉爱民”的家训,他们出仕为官,清正廉明,足迹遍及华夏各地。刘统勋微服私访黄河水利工程的事迹广为民间流传,他取字“延清”,其中就有延续清廉官声、家风之意。其长子刘墉以清正廉明闻于时,刘墉任江宁知府时,人比之“包孝肃”,后人将刘墉的事迹编为《刘公案》,津津乐道。刘统勋的兄弟们皆秉承清廉家训,于公于私皆两袖清风,传为美谈。

廉政文化的建设首先要从自身节俭做起,以俭养廉,节俭不仅是家庭生活中的美德,而且可以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。对于各级官员来说,养成节俭的生活作风,有助于廉洁从政。范仲淹以清廉为官著称,在他的教育下,儿子范纯仁也成为一名清廉的官员,范纯仁通过切身体会提出“惟俭可以助廉” 。平时生活奢侈的人更经不起诱惑,所以司马光在家训中告诫儿子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 。

以史为鉴知兴衰,以人为镜明得失。纵观中国古今置身仕途清廉之官的“言为心声“,皆是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、清政为民、大公无私,拒腐防变。

如今我们面临高速运转的时代,我们随时可能在无尽的信息和诱惑间迷失,我们究竟应该葆有怎样的精神内核和生存之道?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家训,恰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事宝典。我们要奉为圭臬,不断检点自己,时时遵从。尤其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努力践行“硬核”行为,在其位、谋其事、尽其责、廉其政,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利,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,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,不断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传承中华文明,弘扬廉政家训,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为人民谋福祉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!

(来源:咸阳廉政网)

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