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咸阳市武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工作动态 / 正文
武功县纪委监委精准运用“第一种形态”在“长、常”上下功夫
来源: 作者:王晓莹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0-06-19 17:32:16
    

“这次谈话对我触动很大,以前总觉得一点小事无关紧要,还好组织的及时提醒和关爱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,今后我一定引以为戒、坚决改正。”近日,武功县小村镇一名村干部因违反工作纪律被组织诫勉谈话后表示。

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体现了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,用好监督执纪“第一种形态”是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、治病救人的关键。武功县纪委监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关口前移,将谈心谈话、诫勉谈话等作为践行“第一种形态”的有力抓手,带着问题找症结,对症开好“康复药”,及时提醒教育,对领导干部进行“政治体检”“政治保健”,防止“轻症”转“重症”,“小病”变“大病”。

该县深入运用五个“常态化”,即法纪学习常态化、谈话函询常态化、干部约谈常态化、巡察工作常态化、警示教育常态化,把日常监督用在“刀刃”上,对发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及早研判,防范未然。通过警示提醒、批评教育、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处置,既阐明纪律“红线”不可碰又做好思想“底线”不触及,治病与救人相结合,引导“轻症”干部及时纠正错误、悬崖勒马,防止党员干部在违纪违规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、越陷越深,筑牢监督的第一道防线。

同时,为防止“一谈了之”“一函了之”,该县纪委监委建立“第一种形态”管理台账,并定期“回诊”,对落实“第一种形态”不重视、整改不到位的严肃问责。“我们通过经常性、提醒式、有温度的回访,让‘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’成为常态,一旦发现苗头问题马上‘拉警报’,一碰到纪律红线立即‘踩刹车’,防止‘小毛病’变成‘大错误’”,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今年以来,武功县纪委监委运用“四种形态”处理195人次,其中“第一种形态”处理155人次,谈话函询117人次,批评教育38人次。

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