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咸阳市武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/ 廉政文化 / 文学作品 / 正文
“四知太守”杨震
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4-03-28 15:28:07

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史,积累了丰富的廉洁文化遗产。党员干部应从中汲取精华,涵养塑造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。

东汉名臣杨震就是廉洁奉公的典范。他年少时就因刻苦好学而闻名乡里,大器晚成,直到知命之年才步入仕途。他为官清正廉洁、洁身自好,誓死推行反腐倡廉,曾因拒绝收受贿赂被尊称为“四知太守”。

那年,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。时任昌邑县令王密,曾是杨震的学生,也是经杨震举荐踏入仕途的。听说恩师到此,他赶紧摆下山珍海味款待老师。

杨震向来节俭,对铺张浪费很是反感。他把满桌的山珍海味全都赏赐给了当地百姓,自己只吃煎饼豆腐之类的清淡食品。饭后,杨震严肃要求王密次日向其陈述为官七年的政绩和弊端。

送走杨震,王密惴惴不安:宴席全程,老师皆严肃冷漠,预感大事不妙!于是乎,他趁着深夜人静准备黄金偷送至老师住处。杨震坚决拒绝,且当面批评:“你我是比较密切的故交,我是了解你的,而你却不懂我呀!”

王密固执:“当下深夜,并无人知晓。”杨震愠怒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岂能无人知晓呢!”王密受到谴责,顿感羞愧难当,只好作罢携金离去。

杨震暮夜却金的感人事迹流传千古,更被老百姓尊称为“四知太守”。为了纪念杨震不受私谒、罢宴辞金的高风亮节,后世在他曾下榻的驿馆旧址筑台修庙,并送雅称“辞金台”。

杨震暮夜却金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告诫我们: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以史为鉴、以案为鉴!要清醒认识到“烟酒”“礼券”往往是违纪破法的肇始;“酒桌”“饭局”常常是“围猎”干部的“剧场”,要做到勤扫“思想尘”、多思“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贼”,自觉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强化党性修养、筑牢思想防线、坚守廉洁底线,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
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